via GIPHY ▼角色連擊帶電,我們用這種能量放出,暗示這一招是超載狀態、能量全開的攻擊。
同樣地,克蕾婷即便成功刪除了回憶,她在現實生活中卻變得更加空虛,就算交了新男友,卻時常不明所以地流淚。我們還可從「幕前幕後」看工作事業的一體兩面。
其實我很想挽留她,卻不知道要怎麼開口。但若重新再看一次,就能夠將分散四處的片段拼湊成一個美好又真實的愛情故事。」兩人於是藉著自己的勇氣,贏來了珍貴的第二次機會。同場加映 《我們的50次初吻》50 First Kisses, 2018 有些事你只是想不起,但其實你從來沒忘記。而願意承擔未來的挑戰,也就是為什麼「承諾」與「愛」是同樣的重要吧。
而這一次,他們將從兩千多封的讀者來信中,拾起我們都曾經歷的生命片段,溫柔地放進這本書裡。過去的喬爾和克蕾婷,因為性格上的差異使感情出現裂痕,在一次激烈爭吵之後,衝動的克蕾婷決定就醫,洗去關於喬爾的一切記憶。即使最強大的超能力者,也無法真正理解他人,分享悲喜。
超能力者的務實日常和失能家庭的異想天開 麥提摸索未知能力的同時也在摸索自我,教養孩子不只是追尋屬於他們的未來,也必須帶著他們認識上一代的歷史,關於家族和父母,關於記憶和身分,關於傷痛與和解,因為所有過去的故事都隱藏在未來裡,所有未來的故事也隱藏在過去裡。其實在尚未翻開《超能家族》這本顛覆既往認知的小說前,並沒有認真思考過凡人擁有超能力將是何等模樣,細想之後覺得不會像《超人特攻隊》力大無窮、伸縮自如,不會如漫威英雄飛天遁地、穿梭時空,也不可能化身變種人操縱鋼鐵、控制人心,更殘酷的是,真正的特異功能應該也依然無法拯救世界,甚或改變自身渺小的命運齒輪。即使擁有念力,也無法贏得信任。原來泰勒馬科斯家族之所以聲名大噪,就在於曾經於電視大出洋相,加上投身政府秘密計劃的茉琳癌症早逝,讓整個家庭從此閉口不談這些異於常人之處,因此麥提像個彆扭的青春期孩子,不知該找誰開導,也不該從何談起,被法蘭奇連哄帶騙為其一夕致富的發財夢所利用。
從每個家庭中的偉大女性角色為出發點,她們不辭辛勞往來於灰色地帶,生前努力拯救世界,死後仍竭力守護這個家度過最大難關,只見這家人不假思索背靠著背迎向命運,子彈因而停駐,記憶因此延續,永遠相信我們不會每一次都束手無策,也不會每一次都只差一步之遙。巴第則可以預知未來,但並非未來全貌,小時候看見媽媽的墳墓,長大後看見每個人的不幸,漸漸學會沉默以對獨自承擔。
但是誰在乎啊,答案一定就在嘗試之中。這些都早早出現在巴第眼裡,但即使知曉也無力改變未來,他只能盯著手錶,任憑現實分秒不差來到跟前,並在適當的時間點做出應該做的事。還是想起《愛在日落巴黎時》一句台詞,彷彿宣告著,即使遙視千里,也無法化解仇恨。茉琳的香消玉殞讓整個家庭從此壟罩在思念的痛楚之中,不得不選擇將逝去的一切留在身後,超能力成了融入人群的絆腳石,在混亂的屋簷下只看見彼此與多數人無異的平庸與缺陷。
當家族成員個個在自己人生泥淖中載浮載沉時,艾琳的14歲兒子麥提,一次陰錯陽差下終於發現了自己與眾不同的「靈魂出竅」特殊能力,然而運用這天賦也並非隨心所欲,必須遵行一定程序才能順利靈肉分離。然而愈是了解這家人的以前、現在與以後,愈是發現「善良」特質被無用超能力襯托得如此閃閃發光,擁有多一點點的特殊能力不代表足以長期承受創傷、避開家庭紛擾、免於憂心生計、抑制思念蔓延,甚或願意孤獨終老。此為美國作家達力歐・桂格里(Daryl Gregory)2017年問世的生涯第七部小說,不但廣受大批讀者喜愛,也預定將改編成影集,其最初故事靈感源於1970年代,包括以色列魔術師尤里・蓋勒(Uri Geller)在內有一群人出現在當時非常熱門的電視節目,向觀眾公開聲稱自己擁有超能力,英文書名正取名自尤里・蓋勒在台上施展使湯匙彎曲的特殊能力。生活不出如此,有時努力很久,最後依然落得徒勞而返,《超能家族》充斥許多荒謬之處,與作者參與超能力開發課程的感受相映成趣,這些被視為異於常人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改變現狀,總是不甘於平凡的泰勒馬科斯一家蒙著眼睛碰碰撞撞這麼多年,才明白真正的英雄之舉並非仰賴特異功能。
魔法只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連結 書本設計由黃藍紅三種明亮顏色構成,卻不是個充滿正能量的勵志故事,而是多條谷底反彈的支線最終匯聚成一部相當高明的小說,適合各種類型與年齡層的讀者,劇情紮實又環環相扣,緊湊刺激亦溫暖迷人。法蘭奇可以使用念力,偏偏時靈時不靈,接著在小鋼珠裡慘遭滑鐵盧,甚至經商失敗走投無路轉而向黑道借錢。
作者為了深度探索相關題材,還親自報名彎曲湯匙的超能力開發課程,但後來無奈表示,這不出最悲哀的超能力,有人真的需要折彎任何餐具嗎?他們沒有在改變世界,就只是折彎湯匙而已。魔法存在於此,原來每個人的付出和貢獻終有其價值,那些無法引人羨慕的落漆超能力,化作家家戶戶裡曾真實上演的酸甜苦辣時刻,所有缺憾因一家人朦朧的愛而完整,果然讀得無比開心,讀得極為過癮。
如果這世界有什麼魔法,一定就在嘗試理解他人、分享什麼之中,即使幾乎不可能成功。即使穿透謊言,也難以看穿人心松山菸廠和微風廣場為何能成功?因為他們附近「好玩」交通不便導致的最大問題,就是京華城附近,除了京華城什麼都沒有。有些人會說,去京華城從南京三民站走要近得多,物理上沒有錯,但松山線一直以來的問題就是缺少捷運地圖網上面的直線連結,仔細想想,你會發現台北大部分的地方要到南京三民站都十分麻煩——最近捷運站是北門的迪化街也有類似的問題——只想算與最近捷運站的距離來評量地理位置好壞,是把消費者想得太天真。背後原因,就是從忠孝東路四段的任一點上,要到京華城你必得以「S」型行進,看是要穿過松菸停滿貨車的後門,或鑽進機車停車場和鳥屎堆夾雜的市民大道高架橋下,最後都得繞過只在《台北物語》裡聽過的台北機廠,走上一段用塑膠隔板隔開的路,一邊閃人一邊還要閃車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這也是我最擔心的部分,今天威京集團自己標下這個區域的開發權後,新的管理團隊心裡想的若真只有把地夷平蓋個新商辦,只要台北機廠「消波塊」和市民大道「護城河」這倆哥們還在,京華城現在的困境就仍然會在,不管容積獎勵給得再多,新商辦恐怕還是會淪為「蚊子樓」。
早在2018年,市間就傳出京華城經營不善要變賣的消息,回想開幕當時最高曾達到一天50萬人次的紀錄,到現在被笑說有如活屍片中超市般「貨架滿滿但空無一人」的場景。截圖自Google Maps那段路上,大部分的地方沒有遮風避雨的屋簷,夏天有如鐵板燒乾煎人小排,冬天筆直的市民大道灌著風,水泥路充滿四溢的溪流。
交通問題沒有解決,蓋什麼結果都一樣最初,雖然京華城的市場定位不明確、去途也不方便,但當時台灣少有大型購物商場,人們多少擁有前去的動力,但隨著高樓一座一座立起,台北的購物族有了更新更方便的選項,自由市場裡的消費者當然也跟著轉向,想想就算是當年台北最具代表性的「紐約紐約」,之後也經過易主和定位轉換。最麻煩的是,那一段路頭尾兩個斑馬線之間隔了400公尺——你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。
微風廣場位子與其它商場百貨相對比較隔開,但後門擁有一整條市民大道的平價美食,前門也正對著整片東區巷子裡好吃好逛的商店,穿過去,就回到那一片SOGO百貨們的懷抱。同樣曾經面對座地立起和枯黃凋零的問題,許多人會拿松菸和微風復興館(也就是第一家微風廣場)的成功來和京華城比較,但它們都有和京華城相比最不同的一項特性:你可以從別的地方順順逛過去,或是從那裡順順逛去其他地方。
唯一的解方,或許真的只有「威京小沈」沈慶京最初的豪宅夢,先帶入人,活化周遭,再來思考下一步的繁榮,但這個大夢要何年何月才能成真,誰也無法算到。其實從第一天開始,京華城就注定走上衰落的命運,因為自始自終都有著「交通」這個大問題,但那和大巨蛋其實沒什麼關聯,真正的癥結其實是台北機廠和市民大道。Photo Credit: 關鍵評論網從松菸,你可以穿過比鄰的網美餐廳與設計小物店走上忠孝東路,映入眼簾的就是信義微風、眾家新光三越等台北最熱的逛街點,再過去即是101與台北夜生活的中心點ATT。但話說回來,當時京華城轉型為兒童主題商場,其實是個非常優秀的設定,因為一來台北少有這樣的地方,加上只要停車方便,帶兒童的家長比較不會在乎路途遙遠,或周圍沒有其它「新潮」地方可逛的問題,場域的定位明確集客也方便精確,只是這一群人的消費力,終究無法抵銷如此大的營運成本
最麻煩的是,那一段路頭尾兩個斑馬線之間隔了400公尺——你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。早在2018年,市間就傳出京華城經營不善要變賣的消息,回想開幕當時最高曾達到一天50萬人次的紀錄,到現在被笑說有如活屍片中超市般「貨架滿滿但空無一人」的場景。
交通問題沒有解決,蓋什麼結果都一樣最初,雖然京華城的市場定位不明確、去途也不方便,但當時台灣少有大型購物商場,人們多少擁有前去的動力,但隨著高樓一座一座立起,台北的購物族有了更新更方便的選項,自由市場裡的消費者當然也跟著轉向,想想就算是當年台北最具代表性的「紐約紐約」,之後也經過易主和定位轉換。同樣曾經面對座地立起和枯黃凋零的問題,許多人會拿松菸和微風復興館(也就是第一家微風廣場)的成功來和京華城比較,但它們都有和京華城相比最不同的一項特性:你可以從別的地方順順逛過去,或是從那裡順順逛去其他地方。
有些人會說,去京華城從南京三民站走要近得多,物理上沒有錯,但松山線一直以來的問題就是缺少捷運地圖網上面的直線連結,仔細想想,你會發現台北大部分的地方要到南京三民站都十分麻煩——最近捷運站是北門的迪化街也有類似的問題——只想算與最近捷運站的距離來評量地理位置好壞,是把消費者想得太天真。背後原因,就是從忠孝東路四段的任一點上,要到京華城你必得以「S」型行進,看是要穿過松菸停滿貨車的後門,或鑽進機車停車場和鳥屎堆夾雜的市民大道高架橋下,最後都得繞過只在《台北物語》裡聽過的台北機廠,走上一段用塑膠隔板隔開的路,一邊閃人一邊還要閃車。
截圖自Google Maps那段路上,大部分的地方沒有遮風避雨的屋簷,夏天有如鐵板燒乾煎人小排,冬天筆直的市民大道灌著風,水泥路充滿四溢的溪流。松山菸廠和微風廣場為何能成功?因為他們附近「好玩」交通不便導致的最大問題,就是京華城附近,除了京華城什麼都沒有。唯一的解方,或許真的只有「威京小沈」沈慶京最初的豪宅夢,先帶入人,活化周遭,再來思考下一步的繁榮,但這個大夢要何年何月才能成真,誰也無法算到。Photo Credit: 關鍵評論網從松菸,你可以穿過比鄰的網美餐廳與設計小物店走上忠孝東路,映入眼簾的就是信義微風、眾家新光三越等台北最熱的逛街點,再過去即是101與台北夜生活的中心點ATT。
微風廣場位子與其它商場百貨相對比較隔開,但後門擁有一整條市民大道的平價美食,前門也正對著整片東區巷子裡好吃好逛的商店,穿過去,就回到那一片SOGO百貨們的懷抱。但話說回來,當時京華城轉型為兒童主題商場,其實是個非常優秀的設定,因為一來台北少有這樣的地方,加上只要停車方便,帶兒童的家長比較不會在乎路途遙遠,或周圍沒有其它「新潮」地方可逛的問題,場域的定位明確集客也方便精確,只是這一群人的消費力,終究無法抵銷如此大的營運成本。
其實從第一天開始,京華城就注定走上衰落的命運,因為自始自終都有著「交通」這個大問題,但那和大巨蛋其實沒什麼關聯,真正的癥結其實是台北機廠和市民大道。Photo Credit: 中央社這也是我最擔心的部分,今天威京集團自己標下這個區域的開發權後,新的管理團隊心裡想的若真只有把地夷平蓋個新商辦,只要台北機廠「消波塊」和市民大道「護城河」這倆哥們還在,京華城現在的困境就仍然會在,不管容積獎勵給得再多,新商辦恐怕還是會淪為「蚊子樓」
許多觀眾說看了不斷快轉,還真的是理所當然的身體反應。導演因此得到了什麼?實在令人好奇。
评论留言